夏日炎炎,愛吃海鮮的老廣們在大飽口福的同時,也擔憂水產品的質量問題?!案鞯剡`法使用孔雀石綠和硝基呋喃等違禁藥品的現象屢禁不止,個別地區和品種還十分突出?!痹谧蛉张e行的“關于加強我省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建議系列提案”專題研討會上,省海洋與漁業局通報了上個月的一次調研結果,雖然去年各市水產品產地抽檢合格率高達95%,但是一些監管“老大難”問題依然在考驗廣東的水產品質量安全。
為解決這些問題,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文斌表示,下一步首先“抓好‘兩頭’,嚴格產地監管和市場準入”。據悉,我省正在建立并完善一整套水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數字化管理系統?!笆灼谥饕墙⒔∪a養殖企業動態數據庫,并與廣東省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和各檢驗檢測機構并網,全面掌握養殖企業的各種動態信息?!币晃慌c會專家向記者介紹,如果整個平臺架構完成,那么廣東的水產品就將擁有一份更加完善的“電子身份證”,整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也將更加健全。
為加強對流通環節的控制,有關部門建議依法推動各大市場的水產品質量自檢制度,引導推動超市、農貿市場、批發市場和有條件的生產基地配置以快速檢測為主的自檢能力。對銷售的水產品進行定期檢測,對水產品批發市場要強制建立檢測室或委托有自知的檢測機構開展自檢,并將自檢結果公示在醒目位置。
與會專家還提出了建立水產批發市場“準入”制度的設想,即水產品進入批發市場必須同時具有產品表示和合格證明。但也有與會者擔憂,消費者和養殖戶或不愿承擔由此帶來的高昂成本。(鐘嘯)